菲律宾“独立日”:反帝反殖的街头呼声
2025年6月12日,菲律宾迎来第127个独立日,全国各地举行官方庆祝活动。然而,BAYAN(新民族主义联盟)和NDFP(菲律宾民族民主阵线)等进步组织通过街头抗议和全球宣讲,揭露菲律宾仍深陷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压迫,处于半殖民状态。从1898年对西班牙的独立宣言到1946年美国“授予”的形式独立,菲律宾的主权之路充满坎坷。我们将聚焦BAYAN和NDFP的反帝斗争,揭示美国及其盟友的经济、军事和政治支配。
PHILIPPINEDISPATCH
秦一
6/23/20251 min read
BAYAN与NDFP的独立日行动
2025年6月12日,菲律宾独立日当天,BAYAN和NDFP在全球范围内组织抗议和宣传活动,唤醒民众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认识。在马尼拉,超过300名来自BAYAN、NDFP及其他进步组织的活动家聚集在Kalaw Avenue,游行至美国大使馆,高呼“美国基地滚出去!”和“现在就要真正独立!”的口号,谴责美国通过军事基地和经济剥削干涉菲律宾主权。据Altermidya报道,抗议活动和平进行,警察虽在场监控,但未发生冲突。这一传统抗议行动反映了进步团体利用独立日揭露半殖民状态的长期实践。
BAYAN USA在美国多个城市开展街头宣讲,采访菲律宾裔民众,探讨“独立”的真正含义。受访者Jose Montemayor表示:“独立意味着完全自给自足,不依赖任何国家。菲律宾仍受美国控制,无法自立。”社区领袖Pyxie Castillo指出,菲律宾因美国殖民历史在经济和文化上过度依赖美国。教育工作者Theresa Jaranilla强调,美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持续控制菲律宾,民众基本权利未获保障。这些声音反映了菲律宾侨民对祖国半殖民状态的深刻认识。
在菲律宾本土,NDFP与菲律宾共产党(CPP)发表联合声明,称6月12日为“虚假独立日”。他们谴责马科斯政权为美国帝国主义的傀儡,指其通过与德国、新西兰签署《防御合作协议》及与加拿大、法国计划类似协议,严重侵犯主权。这些协议被视为美国及其盟友在亚太扩张军事影响的工具,使菲律宾沦为地缘政治棋子。NDFP在马尼拉、达沃等地分发传单,组织集会,呼吁工人、农民和学生加入反帝斗争,抗议美国通过《增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扩大军事基地及与日本的联合军演,强调菲律宾被推向对抗中国的代理战场。
海外,菲律宾侨民社区积极响应。在美国,BAYAN USA在纽约、洛杉矶等地组织集会,呼吁结束美国干涉。国际进步组织发表声援声明,谴责美国帝国主义在菲律宾的军事和经济压迫,展现全球反帝团结。
详情如下所示:
历史根源:殖民与新殖民的延续
菲律宾的半殖民状态源于漫长的殖民历史。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但随即被美国通过《巴黎条约》占领。1899-1902年的菲律宾-美国战争导致约2万菲律宾士兵和20万至100万平民死亡,美国通过集中营和焦土政策镇压独立运动,建立了殖民政府。
殖民时期,美国通过教育、经济和军事巩固控制。1901年,威廉·塔夫脱任菲律宾第一任文职总督,推行“仁慈同化”,实则使菲律宾经济服务于美国利益。1946年7月4日,美国“授予”独立,但同时通过了1947年的《军事基地协议》设立23个基地,继续把控菲律宾政局。1947年的《平权修正案》赋予美国企业与菲律宾企业同等资源开发权,极大阻碍了菲律宾的国家工业化。
政治上,美国支持亲美政权,镇压左翼运动。1946-1950年代初的胡克叛乱由菲律宾共产党领导,抗议地主剥削和美国干涉,被美菲联合镇压。1968年,CPP由霍马·西松创立,推行毛主义“民族民主”路线,领导武装斗争。1973年,NDFP成立,致力于反帝反殖。1980年代,CPP因意识形态分裂为拒绝派(RJs)和重申派(RAs),斗争受挫。
BAYAN成立于1985年,由工会、农民、教会和学生等各界团体组成,致力于反帝和社会正义。NDFP推动民族民主革命,目标是建立以工人和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尽管面临镇压,左翼组织持续挑战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的全球剥削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菲律宾的半殖民状态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产物。美国通过资本输出和军事力量,将菲律宾嵌入全球剥削链条。菲律宾工人阶级被压迫为廉价劳动力,服务于美国资本积累。例如,菲律宾是全球电子产品组装中心,跨国公司利用低工资和宽松法规获利。呼叫中心得外包产业雇佣数十万人,但工资低廉,工作条件恶劣。
劳务输出是菲律宾得经济支柱,约1000万OFWs(海外移工)在全球工作,汇款占了菲律宾全国GDP的10%。然而,这将菲律宾人变为廉价劳动力供应源,是新殖民剥削的体现。菲律宾对IMF和世界银行的债务迫使其实施紧缩和私有化,加深依赖。
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通过与帝国主义合作,维持特权。他们控制政治和经济,确保政策符合外国利益,而非人民需求。菲律宾革命力量的呼吁非常正确,真正的独立需打破剥削体系,通过土地改革、国家工业化和摆脱外国军事存在,才能建立属于菲律宾民族的民主社会。
当前局势:帝国主义的持续支配
BAYAN和NDFP的行动揭示了菲律宾半殖民状态的现实。经济上,菲律宾被嵌入美国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依赖出口导向经济和劳务输出。2023年数据显示,美国占菲律宾外国直接投资的40%以上,控制关键产业如矿业和制造业。劳务输出是经济支柱,约1000万海外菲律宾劳工(OFWs)每年汇款约400亿美元,占GDP的10%。然而,这种模式将菲律宾工人变为全球资本的廉价劳动力,阻碍自主发展。菲律宾还背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巨额债务,被迫实施紧缩和私有化政策,加深对外部依赖。
军事上,美国通过《访问部队协议》(VFA)和《增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维持在菲律宾的存在。2023年,EDCA基地从5个增至9个,分布于靠近南海的战略要地。2024-2025年,美菲联合军演“Balikatan”规模创历史新高,涉及上万士兵和先进武器。这些行动服务于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压制菲律宾内部反帝运动。2014年詹妮弗·劳德谋杀案和2006年强奸案中,美国士兵免受菲律宾法律制裁,凸显主权受损。
政治上,马科斯政权被左翼批评为买办资产阶级代表,其政策迎合美国及其盟友。2024年,菲律宾与日本签署《相互访问协议》(RAA),允许两国军队互访驻扎。同年,与德国签署《防御合作协议》,与新西兰签署《驻军地位协议》,计划与加拿大、法国达成类似协议。这些被视为美国“印太战略”的延伸,使菲律宾成为对抗中国的代理战场。马科斯政权还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进一步将经济政策与美国利益绑定。
文化上,美国通过教育和媒体传播意识形态,培养亲美意识。殖民教育抹去菲律宾-美国战争的暴力历史,强化殖民心态。许多菲律宾精英在美国受教育,职业生涯与美国保持联系,巩固买办阶层。




图1:“只要王朝统治和美帝国主义统治,自由就是假的!”“拒绝外国污染,杜特尔特负起责任,责备马科斯!”




图2:"为自由而战!打倒帝国主义!"


图3:菲律宾国旗
联络及合作申请
请输入你的电子邮箱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