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
菲律宾的人民斗争环境在东南亚地区尤为突出,深植于其殖民历史、封建土地制度与外国干涉之中。自西班牙与美国殖民统治以来,菲律宾人民始终保有强烈的反帝、反殖民、反封建传统。这一传统在当代主要通过菲律宾共产党领导的新人民军(NPA)所推动的武装斗争得以延续。
新人民军自1969年起在农村地区开展毛主义式的“人民战争”,以农民为基础,建设根据地。尽管政府长期打压,该武装斗争至今仍在多个省份存在,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共产主义游击运动之一。
国家方面,菲律宾政府与美国保持密切军事合作,以“反恐”名义持续扩大镇压。自杜特尔特政府起,出现大规模“红色标记”(red-tagging)现象,将左翼、工会、社运分子视为“恐怖分子”,引发广泛政治暗杀与人权危机。现任总统马科斯二世延续此政策,进一步压缩民间空间。
然而,群众斗争依然广泛存在。农民要求土地改革、工人争取劳动权利、原住民反对资源掠夺,各类群众组织活跃在城市与乡村。青年、学生、妇女等群体也在教育、性别与环境议题上积极组织行动“卡巴塔南”(Kabataan,青年党)和“加布里埃拉”(Gabriela,妇女组织)等左翼团体,长期深耕基层,在议会与街头双线作战,尽管面临打压,仍维持影响力。
总体而言,菲律宾的人民斗争处于高压统治与高度组织化并存的状态。国家暴力严酷,但群众抗争韧性十足。这一局面展现出菲律宾人民斗争的决心,也为全球反帝斗争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联络及合作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