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帝抗争:以色列与西方资本渗透的帝国主义本质

2025年3月,香港大学(HKU)爆发抗议,反对反诽谤联盟(ADL)CEO乔纳森·格林布拉特在校园传播支持以色列的意识形态。学生和进步人士通过请愿和街头行动,揭露ADL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本质,成功迫使大学取消活动。以色列通过经济、政治和学术渠道在香港的渗透,不仅是资本扩张,更是新殖民主义的体现。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看,香港的抗议是全球反帝反殖运动的一部分,旨在打破资本主义对无产阶级的剥削。

DISPATCHOTHERS

Z

6/23/20251 分钟阅读

一、香港大学反ADL抗议:人民的力量

2025年3月25日,香港大学原计划举办由ADL CEO乔纳森·格林布拉特主讲的讲座,主题为《反犹太主义与网络仇恨言论的危险》。此举引发学生和进步人士的强烈反对,他们迅速发起在线请愿,获得超过1,000人签名,指责ADL具有“亲以色列偏见”并通过混淆反锡安主义与反犹太主义,压制对以色列殖民暴力的批评。抗议者认为,ADL不仅是美国亲以色列的游说团体,更是帝国主义的工具,旨在维护以色列的全球利益。

ADL的背景与帝国主义行径

反诽谤联盟(ADL)成立于1913年,表面上致力于对抗反犹太主义,但其实际行动长期服务于以色列的殖民政策。ADL通过将批评以色列的行为贴上“反犹太主义”标签,压制全球范围内的巴勒斯坦支持运动。例如,ADL曾为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辩护,将其美化为“自卫”,而无视对巴勒斯坦平民的屠杀。2024年,ADL因支持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发布带有纳粹符号的推文而备受批评,暴露其在反犹太主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Hong Kong Free Press)。

ADL的帝国主义角色还体现在其对活动家的监控和镇压上。该组织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合作,监视巴勒斯坦支持团体和左翼组织,甚至培训美国警察使用以色列的军事化手段。这种行为不仅维护了以色列的殖民统治,还强化了美国对全球反帝运动的压制。ADL的资金来源也与美国和以色列的资本家密切相关,其活动反映了资本主义体系对被压迫民族的剥削。

乔纳森·格林布拉特的恶行

乔纳森·格林布拉特自2015年担任ADL CEO,其行径充分暴露了其作为帝国主义代理人的本质。他多次公开宣称反锡安主义等同于反犹太主义,将任何批评以色列的行为污蔑为“仇恨言论”。2023年,格林布拉特在演讲中指责美国大学校园的巴勒斯坦支持活动为“反犹太主义”,无视这些活动对以色列种族隔离政策的合法批评。他还与以色列政府高层频繁互动,多次访问以色列并支持其在加沙的军事行动。2024年,格林布拉特参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宣传活动,声称以色列的行动是“保护民主”,完全漠视巴勒斯坦平民的苦难(The New Arab)。

格林布拉特的恶行不仅限于意识形态领域。他曾推动ADL与科技巨头合作,监控社交媒体上的反以色列言论,压制全球反帝声音。这种行为直接服务于以色列的全球霸权,强化了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压迫。在香港大学的抗议中,学生明确指出格林布拉特的讲座是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延伸,旨在通过学术平台掩盖以色列的殖民罪行。

抗议行动的展开

抗议当天,数十名示威者在香港大学润瑞塔(Run Run Shaw Tower)前集会,高呼“ADL滚出校园!”和“解放巴勒斯坦!”的口号。他们手持标牌,揭露ADL和格林布拉特支持以色列殖民政策的证据。尽管警方和保安试图驱逐抗议者,学生们坚持抗争,最终迫使大学取消讲座。抗议者还因怀疑活动可能秘密进行,继续在校园内示威,展现了人民对帝国主义渗透的坚定抵制(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二、全球反帝斗争的共鸣

香港的抗议与全球反帝反殖运动紧密相连。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亲巴勒斯坦学生因支持巴勒斯坦事业被拘留,引发反战人士抗议,揭露美国政府通过镇压学生维护其支持以色列的政策。菲律宾的BAYAN和NDFP在2025年独立日抗议美国军事基地,谴责马科斯政权为帝国主义傀儡。这些事件揭示了帝国主义对全球被压迫民族的共同压迫。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这些抗议是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反抗。ADL等机构通过意识形态控制,掩盖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种族隔离和殖民暴力,如1948年的“纳克巴”大灾难,导致75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以及加沙的持续封锁。香港的抗争不仅是本地行动,更是全球反帝运动的一部分,呼吁团结工人阶级,打破资本主义体系。

三、以色列在香港的资本渗透与帝国主义布局

香港的抗议不仅针对ADL,更指向以色列在香港的广泛影响。以色列通过经济、政治和学术渠道,将香港作为其全球资本扩张的桥头堡,体现了新殖民主义的特征。

经济渗透

以色列在香港的经济活动集中于金融科技和高科技领域。Leverate公司自2008年在香港设立亚洲总部,专注于外汇交易的B2B SaaS解决方案,目标是开拓中国大陆市场。2023年,以色列金融科技领域吸引6.5亿美元风险投资,部分可能流入香港。香港约有130家金融科技公司,其中部分为以色列企业,反映了其技术优势的输出(Israel Economic Mission)。

以色列公司还参与香港国际钻石及宝石展览会,巩固其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地位。2022年,以色列与香港的贸易额达34亿美元,香港是以色列在中东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些活动不仅是经济合作,更是帝国主义通过资本输出嵌入香港经济体系的体现。

政治与外交布局

以色列自1985年在香港设立总领事馆,由现任总领事Amir Lati推动经济、文化和教育合作。经济与商业使团隶属于以色列经济与工业部,通过组织商业代表团和展览会,增强以色列企业在香港的曝光度。2023年,该使团推动以色列初创企业参与香港的JUMPSTARTER全球创业比赛,展示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技术。这些活动服务于以色列的“向东看”战略,利用香港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Hong Kong–Israel Relations)。

学术与文化影响

以色列与香港大学(HKU)和香港科技大学(HKUST)在技术研发领域建立了深度合作。例如,HKUST与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在人工智能和医疗科技领域开展联合研究。2013年,香港富豪李嘉诚向Technion捐赠1.3亿美元,支持技术创新。这些合作不仅促进技术交流,也强化了以色列在香港学术界的影响力。

文化上,以色列总领事馆通过举办独立日庆祝等活动,推广其“科技强国”形象,掩盖其在巴勒斯坦的殖民行为。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削弱了香港民众的阶级意识,强化了资本主义价值观。

四、对香港无产阶级的影响

以色列在香港的布局对无产阶级产生着深远影响。高科技和金融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带来就业机会,但主要惠及高技能劳动力。2023年,香港金融科技行业雇佣约1万名员工,但低技能工人难以进入这一领域。香港的基尼系数在2023年高达0.539,反映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以色列公司的存在进一步边缘化无产阶级,使其难以分享技术进步的红利。

以色列的资本渗透强化了香港的资本主义剥削结构。无产阶级被边缘化为廉价劳动力,而利润流向跨国资本家和香港的买办资产阶级。要明白,香港本身自殖民时期开始便延续着政工商法精英统治的政治格局,即便是回归后的党国政治制度也不得不与这些政治势力进行协商、谈判、甚至是媾和。这种模式加剧了阶级分化,削弱了工人阶级的斗争意识。香港的抗议活动表明,其本土的底层政治行动势必会长久得挑战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压迫。

五、国际视野:帝国主义的全球链条

以色列在香港的布局是其全球帝国主义战略的一部分。香港作为中国大陆的门户,成为以色列进入亚洲市场的重要桥头堡。2022年,以色列与中国的贸易额达110亿美元,香港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种经济合作不仅是商业行为,还可能在中美地缘政治博弈中发挥作用。以色列通过香港吸引中国投资,减少对西方市场的依赖,同时掩盖其在巴勒斯坦的殖民行为。这实质上构成的是帝国主义的逻辑得以通过全球资本主义的建制得以不断在不同的地区被延续,承接与进一步发展。

香港的抗议活动与全球反帝运动相呼应。从美国的学生抗议到菲律宾的反美斗争,全球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正在联合起来,挑战帝国主义的剥削体系。

六、结论

香港针对ADL和以色列影响的抗议活动,标志着民间行动团体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觉醒。这些行动不仅是本地抗争,更是全球反帝反殖运动的一部分。以色列通过经济、政治和学术渠道在香港的渗透,体现了其新殖民主义战略,对无产阶级造成了边缘化和剥削。香港的抗议者通过请愿和街头行动,展现了这一地区一股先进的,也是先行的力量,呼吁团结工人阶级,打破帝国主义的全球链条,为真正的解放而斗争。